卷第二十四:
- 楞伽經云。佛告大慧。以四等故。如來應等正覺。於大眾中唱如是言。我爾時作拘留孫。拘那含牟尼。迦葉佛。云何四等。謂字等。語等。法等。身等。是名四等。云何等義。所謂同一名字。同一梵聲。同一乘門。同一真體。乃至同一心。同一智。同一覺。同一道。如鴦崛摩羅。與文殊師利。共遊十方。所見十方諸佛。彼佛皆稱釋迦佛者。即我身是。又法華經明。十方諸佛。皆是釋迦分身。則阿閦彌陀。悉本師矣。本師即我心矣。釋云。非獨彌陀阿閦。十方諸佛。皆我本師。海印頓現。且法華分身。有多淨土。如來何不指己淨土。而令別往彌陀妙喜。思之。故知賢首彌陀等。皆本師矣。復何怪哉。言賢首者。即壽量品中。過百萬阿僧祇剎。最後勝蓮華世界之如來也。經中偈云。或見蓮華勝妙剎。賢首如來住其中。若此不是歎本師者。說他如來在他國土。為何用耶。且如總持教中。亦說三十七尊。皆遮那一佛所現。謂毘盧遮那如來內心。證自受用。成於五智。從四智流言四如來。謂大圓鏡智。流出東方阿閦如來。平等性智。流出南方寶生如來。妙觀察智。流出西方無量壽如來。成所作智。流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。法界清淨智。即自當毘盧遮那如來。言三十七者。五方如來。各有四大菩薩在於左右。復成二十。謂中方毘盧遮那如來。四大菩薩者。一金剛波羅蜜菩薩。二。寶波羅蜜菩薩。三法波羅蜜菩薩。四羯磨波羅蜜菩薩。東方阿閦如來。四菩薩者。一金剛薩埵菩薩。二金剛王菩薩。三金剛愛菩薩。四。金剛善哉菩薩。南方寶生如來。四菩薩者。一。金剛寶。二金剛威光。三金剛幢。四金剛笑。西方無量壽如來。亦名觀自在王如來。四菩薩者。一金剛法。二金剛劍。三金剛因。四金剛利。北方不空成就如來。四菩薩者。一金剛業。二金剛法。三金剛藥叉。四金剛拳。已有二十五及四攝八供養。故三十七。言四攝者。即鉤索鎖鈴。八供養者。即燒散燈塗華鬘歌舞。皆上有金剛。下有菩薩。然此三十七尊。各有種子。皆是本師智用流出。與今華嚴經中海印頓現。大意同也。
卷第二十四:
-
問。如前剖析。理事分明。佛外無心。心外無佛。云何教中更立念佛法門。
答。只為不信自心是佛。向外馳求。若中下根。權令觀佛色身。繫緣麁念。以外顯內。漸悟自心。若是上機。只令觀身實相。觀佛亦然。如佛藏經云。
見諸法實相。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乃至又念佛者。離諸想。諸想不生。心無分別。無名字。無障礙。無欲無得。不起覺觀。何以故。舍利弗。隨所念起。一切諸想。皆是邪見。舍利弗。隨無所有。無覺無觀。無生無滅。通達是者。名為念佛。如是念中。無貪無著。無逆無順。無名無想。舍利弗。無想無語。乃名念佛。是中乃至無微細小念。何況麁身口意業。無身口意業處。無取無攝。無諍無訟。無念。無分別。空寂無性。滅諸覺觀。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若人成就如是念者。欲轉四天下地。隨意能轉。亦能降伏百千億魔。況弊無明。從虛誑緣起。無決定相。是法如是。無想無戲論。無生無滅。不可說。不可分別。無暗無明。魔若魔民。所不能測。但以世俗言說。有所教化。而作是言。汝念佛時。莫取小想。莫生戲論。莫有分別。何以故。是法皆空。無有體性。不可念一相。所謂無相。是名真實念佛。